标题:以多元共治夯实基层治理根基
主题:通过党建引领、科技赋能、群众参与破解治理碎片化难题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,筑牢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石。
总领段(1-2 段)
正文:
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,社区“红管家”党员服务队一年解决楼道堆物、邻里纠纷等“小事”3200 余件;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“智慧党建”平台精准匹配居民需求,民生诉求办结率达 98%;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“信托制物业”模式让小区公共收益透明化,投诉量下降 70%……这些实践生动表明:基层治理的效能,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。总书记强调:“基层强则国家强,基层安则天下安。”当前,基层治理仍面临资源分散、参与不足、手段滞后等挑战,亟需以多元共治凝聚合力,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写作分析:
分论点与论证
论点 1:强化党建引领,激活基层治理“主心骨”
正文:
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“压舱石”。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推行“党员楼组长”制度,508 名党员带头协调加装电梯、垃圾分类等难题,项目落地周期缩短 40%;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开展“红色网格”行动,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,2023 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1.2 万起,群众满意度达 95%。反观部分农村地区,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,某村因缺乏带头人,惠民政策执行走样,村民上访量年增 25%。未来需实施“头雁工程”,选拔能人担任村支书,并建立“党员责任区”考核机制,确保党组织“有形覆盖”转向“有效覆盖”。
写作分析:
论点 2:推动科技赋能,打造智慧治理“新引擎”
正文:
数字化为基层治理插上“智慧翅膀”。杭州市拱墅区“社区微脑”平台整合公安、城管等 12 个部门数据,独居老人 24 小时未出门自动触发预警,累计挽救生命 23 例;湖北省宜昌市“宜格服务”小程序实现低保申请、证明开具等 71 项业务“指尖办”,办理时长压缩 80%。但部分偏远山区仍面临“数字鸿沟”,某乡因网络覆盖不足,医保缴费需步行 2 小时到镇办理。建议推广“移动政务服务站”进村入户,并开发方言语音交互系统,让技术适配“最远一群人”。
写作分析:
论点 3:激发群众参与,绘就共建共治“同心圆”
正文:
居民是基层治理的“源头活水”。北京市朝阳区“社区议事厅”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协商,3 年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217 部,惠及居民 1.2 万户;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“志愿者银行”实行服务积分兑换,注册志愿者超 10 万人,累计服务时长 50 万小时。然而,部分城市社区仍存在“旁观者效应”,某小区垃圾分类因居民参与率不足 15%,沦为“摆样子工程”。需完善激励机制,如推广“时间银行”养老互助模式,并建立“居民提案”专项基金,让“人人参与”成为治理常态。
写作分析:
结尾
正文:
“治国有常,利民为本。”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,需以党建引领把稳方向,以科技赋能提质增效,以群众参与凝聚合力,在“小事”中彰显初心,在“细节”处传递温度,让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!
写作分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