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人物简介:伏牛山中的“教育灯塔”
张玉滚,1980 年生于河南南阳,镇平县黑虎庙小学校长,全国“时代楷模”“全国优秀教师”“全国师德标兵”获得者。2001 年,他从南阳第二师范学校毕业,放弃城市工作机会,扎根伏牛山深处的黑虎庙小学,坚守 17 年,从民办教师成长为校长。面对“上八里、下八里”的险峻山路和“三无”(无水电、无公路、无师资)的办学条件,他用一根扁担挑回教材,用摩托车运送物资,培养出 16 名大学生,改写了大山孩子的命运。2023 年,黑虎庙小学在政府支持下建成现代化教学楼,成为乡村振兴的教育样本。
二、核心事迹:扁担与粉笔的重量
三、适用主题的多维诠释
主题一:教育公平——打破大山的沉默
关键词:资源倾斜、知识平权、乡村振兴 张玉滚以“只要孩子们在,学校就在”的信念,对抗教育不公。他推动“一师多科”教学模式,让山区孩子享受与城市同质的教育。黑虎庙村大学生从 1 人增至 16 人,印证“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利剑”。 金句:“山里娃和城里娃都是国家的娃,教育的光不能只照平原不照深山。”
主题二:艰苦奋斗——在绝境中开凿希望
关键词:逆境突围、工匠精神、生命韧性 他住油毡棚、啃凉馍,在零下 10℃的教室生火取暖;骑坏 4 辆摩托车,险坠悬崖仍坚持返校上课。面对质疑,他说:“山高自有可行路,水深自有渡船人。” 案例:2014 年山洪暴发,他冲入坍塌房屋救出两名村民,展现“文弱书生”的铁肩担当。
主题三:师德典范——以生命滋养生命
关键词:无私奉献、大爱无疆、教育情怀 他自费购买录音机教英语,用煤油灯备课至深夜,为学生洗头理发。学生张朋因家庭困难辍学,他步行 10 公里家访,承诺“只要我在,你就永远有学上”。 金句:“老师的心要像山泉一样清,像石头一样硬,清到能照见孩子的未来,硬到能托起他们的梦想。”
主题四:青年担当——新时代的长征精神
关键词:基层奉献、使命传承、青春无悔 他动员侄子张磊放弃深圳工作返乡任教,带动多名青年加入教师队伍。面对“为何不离开”的追问,他回答:“我走了,山就真的封死了。” 成果:黑虎庙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从 52 岁降至 35 岁,形成“老中青”三代接力格局。
主题五:家国同构——小讲台与大时代的共振
关键词:个体与集体、平凡伟大、精神丰碑 他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,用 17 年诠释“螺丝钉精神”。中宣部评价:“他的坚守让党旗在深山飘扬,让中国梦在孩子们心中生根。” 金句:“三尺讲台虽小,装得下家国山河;一根扁担虽窄,挑得起民族未来。”
四、写作切入点:多维视角下的教育史诗
五、结语:扁担两头的中国
张玉滚用 17 年将黑虎庙小学从“复式教学”的危房变为现代化校园,让教育的光穿透伏牛山的云雾。从扁担到摩托,从煤油灯到一体机,变的是工具,不变的是“让每个孩子都有尊严地学习”的初心。正如《感动中国》颁奖词所言:“扁担窄窄,挑起山乡的未来;板凳宽宽,稳住孩子们的心。”这位“80 后”校长,正以教育为梯,引领新一代山民攀登命运的高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