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

其他

遇词句理解、态度推断、篇章结构等小众题,先定题型再找标志性词。词句理解看上下句同义替换;态度推断抓作者评价形容词;结构题拎首段总论与各段首句,5秒判定框架,选项匹配原文高频词即可。

一、理论知识讲解


1. 题型概述

形式: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,通常在400-1000字左右,题材涵盖社会科学、人文历史、生命科学、信息技术等。文章后附有3-5个选择题。
考查核心:不再是孤立的句子理解,而是在整体语境下的信息处理能力
与片段阅读的区别
信息量:篇章阅读信息量大,结构更复杂。
题目关联:几个题目都基于同一篇文章,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有助于解答所有题目。
题型综合:可能同时考查主旨、细节、逻辑填空、标题添加、词句理解、推断等多种题型。

2. 文章常见结构

理解文章结构是快速解题的关键。

总分总:最经典的结构。开头提出观点,中间分段论证,结尾总结升华。
分总:先列举现象或事例,最后总结出核心观点。
总分:开头亮明观点,后面分别阐述,可能没有明显的总结段。
并列式:文章的几个段落分别阐述不同但相关的方面,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。



二、解题思路与步骤(核心方法论)


面对一篇长文章,切忌一头扎进去逐字细读。必须采用高效的解题策略。


核心思想:先题后文,带着问题读文章。


第一步:快速浏览题目,明确目标

用30-50秒快速阅读文章后面的所有问题(包括选项)。目的是:

1.
预判文章主题:通过问题和选项,大致了解这篇文章在讲什么。
2.
明确考查重点:标记出题目类型。例如:
主旨题(主要说明/意在强调/最适合做标题的是):需要把握文章整体。
细节题(根据本文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/XXX的原因是):需要回文定位。
词句理解题(文中“XXX”指的是/画线句子的意思是):需要结合上下文。
推断题(可以推出/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):需要逻辑推理。
逻辑填空题(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):需要分析上下文逻辑关系。

第二步:速读文章,把握结构

带着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,快速阅读文章。重点在于:

1.
抓住首尾段和每段首尾句:这些地方通常是中心句或过渡句,能帮你迅速理清文章脉络(是什么结构)和核心观点。
2.
圈划关键词:在阅读过程中,用笔标记出与题目相关的核心概念、转折词(但、然而、却)、因果词(因此、所以)、强调词(关键是、本质上)、观点词(认为、指出) 等。
3.
理清逻辑关系: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(是并列、递进还是转折)。

第三步:定位原文,对比选项

这是解题的具体操作环节。

1.
定位:根据题目要求,回到文章中找到对应的段落或句子。细节题和词句理解题必须精确定位。
2.
对比:将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对比。
正确选项特征:往往是原文信息的同义替换概括总结
错误选项特征
无中生有:文中完全没有提及。
偷换概念:偷换主语、宾语、时态、语气(将“可能”说成“必然”)。
绝对化:使用“唯一、所有、一定、根本”等绝对词汇,而原文是相对表述。
曲解文意:与作者观点相反或偏离。
片面化:只概括了文章部分内容,非重点。



三、例题讲解


下面我们通过一篇例题来实战演练。


【文章】

(1)近年来,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税制提出了挑战。一方面,企业的商业模式日益虚拟化、无形化,使得传统的基于物理存在的征税原则难以适用。另一方面,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,其创造的价值应如何征税,也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。


(2)为应对这一挑战,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正在积极推动“双支柱”税改方案。支柱一旨在重新划分大型跨国企业的利润征税权,确保其在市场国(即用户所在国)承担合理的纳税义务,而不再仅仅依赖于实体存在。支柱二则设定了全球最低企业税率,旨在遏制跨国企业通过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(“避税天堂”)来避税的行为。


(3)这一改革方案若得以落实,将有助于建立更加公平、稳定的国际税收秩序。它不仅能够确保各国政府获得稳定的税源,以应对公共支出需求,还能为全球企业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。然而,方案的最终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,如各国利益的协调、技术细节的确定等。


【题目】

1.
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:

A. 数字经济的优势与劣势

B. 传统税制面临的挑战

C. OECD推动国际税改的背景与内容

D. 全球最低企业税率的具体标准


2.
根据文章,支柱一税改方案的主要目的是:

A. 设定全球最低企业税率

B. 打击“避税天堂”

C. 基于市场国重新划分征税权

D. 推动商业模式虚拟化


3.
关于“双支柱”税改方案,作者的态度是:

A. 全面否定

B. 乐观其成

C. 模糊不清

D. 谨慎乐观




解题步骤演示:


第一步:快速浏览题目

题1:主旨题,问“主要说明”,要看整体。
题2:细节题,问“支柱一的目的”,需要回文定位。
题3:态度题,问作者对“方案”的态度,需要找情感倾向词。

第二步:速读文章,把握结构

首段(第1段):提出背景——数字经济挑战传统税制。
中段(第2段):介绍核心内容——OECD的“双支柱”方案(支柱一和支柱二的具体内容)。
尾段(第3段):阐述意义和挑战——方案的好处(公平、稳定)和面临的困难。
结构判断:典型的分总分/总分总结构。核心是介绍OECD的税改方案。

第三步:定位原文,对比选项


1.
解答第1题(主旨题)
分析:文章首段提出问题,第二段核心介绍OECD的“双支柱”方案,第三段讲该方案的意义和挑战。因此,全文核心是围绕“OECD税改方案”展开的。
对比选项
A. “数字经济的优劣势”是背景,非重点。
B. “传统税制的挑战”是引出话题的原因,非文章主体。
C. “OECD推动国际税改的背景与内容”完美概括了全文。
D. “全球最低企业税率的具体标准”只是“支柱二”的一部分,片面。
答案C

2.
解答第2题(细节题):
定位:根据“支柱一”定位到第二段。“支柱一旨在重新划分大型跨国企业的利润征税权,确保其在市场国承担合理的纳税义务”。
对比选项
A. 这是“支柱二”的目的。
B. 这是“支柱二”的效果之一。
C. “基于市场国重新划分征税权”是原文的同义替换。
D. 与文意无关。
答案C

3.
解答第3题(态度题)
定位:关注第三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词句。“将有助于建立更加公平、稳定的国际税收秩序”是积极评价。“然而……仍面临诸多挑战”说明存在困难
分析:作者既看到了方案的积极意义,也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。态度不是单纯的乐观(B),也不是否定(A)或模糊(C),而是带有保留的乐观。
对比选项:D. “谨慎乐观”最准确地描述了这种既看到好处又意识到困难的态度。
答案D